我们早不送礼了,有人还在送

2016年01月28日09:27   锐见  作者:不是官话  

  文/老三

  那年县委书记由政冶问题牵扯出经济问题,纪委一清查,给他送过礼的正科级干部占到十之八九。所送多是烟酒,也有红包,千儿八百的一堆,上万的没太听说,估计都是逢年过节的表示表示。我正好在十之一二之列,哥们打趣说,不料你娃也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。这厮说得有理,当下就想, 等书记出来,再怎么也要表达个心意。真心说,相比之下,他真不算贪。

  后来我到了上一个层级,但是单位属典型的“边缘部门”,经费少得打不了几瓶酱油。地方财政也面有菜色,找领导要钱,眼泪哭干也无济于事,上吊的人家还没来得及管呢。别无选择,膀阔腰圆的上级对口部门成了唯一可抱的大腿。

  大腿可不是想抱就抱的,得先让人心里舒坦才行。据说送礼有挠痒痒的功能,我们试过,情况属实。那年春节前,领导头脑一热就说,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,省上钱多,咱也得去勾引勾引。当下给省上单位的班子成员见人备了一份茶叶和蜂蜜,以此为掩护,每人还象征性封了一个红包。去的时候心里多少有做贼心虚的窘迫,结果发现人家收得心安理得,于是变得更不好意思起来,只是这时的不好意思,更多是因为之前的“不懂事”。

  开年不久,单位的账上果然有了一串不长不短的阿拉伯数字。随之而来的是“大腿”不时蹬来一个个温馨提示:你们的茶叶果然不错,听说砂器也不错,还有那个车厘子,真的有十多个品种么?……话是实话,这些东西都是本地出产,物美价廉,既然人家开了尊口,不管是知恩图报,还是细水长流,不认真照办也是说不过去了。

  这样的关系维持了两三年,我们也得了不少真金白银的好处。这时领导退休了,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(合适的人选兴许都觉得这地方不适合自己吧),本单位一时无主,我以副职身份主持工作。正想着该如何发扬传统抱紧大腿,该单位秘书长的电话来了。

  他先是说今天正开党组会,研究一些诸如资金安排的重大事项,你们报的那个项目很有希望,接着就压低了声音说,我从会上溜出来打电话,是有个事情想麻烦一下你。说出来的却是这么个事:他的老母亲马上七十大寿,他要邀几个朋友在家里为老人庆生,要我帮着买两瓶茅台,而且特别说明,要两斤装的(也好像是三斤装的,记不清了)那种。他其实还说了一句“钱你先垫着,我下来给你。”但此情此境下,这句话说和不说本来也没什么区别,所以我听得也是云里雾里。

  我勒个去!他说的那个酒,产地压根不在我们这里。

  咱几乎没喝过茅台,买则绝然没有。即使如此,仍知道茅台既不是咱的土特产,和土特产也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东东。如果以前给他们买点茶叶水果算是帮忙,掏钱买名酒,哪怕不是掏自己的腰包,这样的忙,咱不敢帮也不能帮。经常听闻谁被谁拖下了水,然后拖人下水的人最后也下了水。

  咱若是把他和他们的胃口养大了,量变引发质变,引起人家落下胃炎胃下垂甚至胃癌的重症,我们即便不是致病的根源,只怕也是难逃良心的谴责吧。更何况,我们也脱不了被传染的风险。这样想着,酒自然不敢买,胡乱找个理由搪塞了事。此后的财路收缩也就可想而知了,心里却也坦然——咱干不了什么好事也就罢了,再去干坏事,那算什么事。

  有趣的是见我挑灯伏案,夫人问在忙什么大事,我把写下的事说与她听,她“扑哧”笑了——明天,领导要带我们去省局拜年。

  得,但愿你们别被逮住。

  (首发公号“不是官话”。纸媒、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,必须事先征得“不是官话”的授权同意,并注明出处。)

  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立场。)

文章关键词: 送礼 领导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推荐阅读

热文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