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肉之争要争取沉默的大多数

2014年06月25日10:56   媒体精选  作者:毒舌的毒  

  玉林狗肉节已结束,狗肉之争却仍看不出熄火的迹象。

  “玉林救狗人士投200万养狗,丈夫离婚儿子崩溃……”昨天,这样一则新闻风行网络,与之相伴随的,是大范围对爱狗人士的否定性、攻击性评价。“狗粉”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早已通行,许多人根据这一极端案例得出“狗粉爱狗不爱人”“精神病”“爱狗人士超越邪教”等结论。

  毫无疑问,根据个别爱狗者的遭遇和经历评判这整个群体,是不恰当的。但理性的爱狗者也应承认,舆论的这种反弹与爱狗者此前的表现不无关系。正如一篇报道说的:“玉林上演的‘攻防战’,让许多爱狗者深深地感到无力:他们花多大力气进攻,就激起多大反抗。”

  为何会如此,只因为爱狗者一方的“进攻”方式太野蛮。远者如屡次发生的高速拦车救狗的莽撞蠢行,近者有一些爱狗者对玉林商家的骚扰、威胁,将食客嘴巴打出血等事件。在玉林,爱狗人士连续采取的过激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愤怒,引发“你越反对我越要多吃”的逆反心理。在外围的网络上,爱狗者的过分举动则让许多原本中立的人倒戈,坚决捍卫起“吃狗肉的权利”。

  未来中国主流社会是否会建立吃狗肉的禁忌,现在还看不清楚。反对吃狗派与“吃狗是天然权利”派都有权宣传自己的主张。但理性的“狗争”参与者应该清楚,这两派互相说服都不太可能,而且激烈反对吃狗肉者与“誓死捍卫吃狗权”者在人群中都是少数,大多数国人的态度其实是无可无不可。而这“沉默的大多数”恰恰是两派最应该争取的。我自己就是沉默的一员:我没吃过狗肉,但对吃狗肉也不敏感;身边有爱狗的朋友,也多少能理解他们的情感诉求。

  “沉默的大多数”站在哪边,与“狗争”参与者的表现不无关系。每一派极端的举动都会将中间派推向另一方。比方说,当街杀狗的残忍举动,会激起许多人的恻隐之心,心理上自然偏向爱狗者一方;而爱狗者罔顾法律的抗议,又会让许多人对相对弱势的食客心生同情,对爱狗者产生恶感。一个“猪一样的队友”破坏力往往超过一群顽强的对手。

  理性是最佳的说服武器,而野蛮只会适得其反。举个例子,“玉林狗肉节”期间,如果爱狗者选择包下一些影院放《忠犬八公》一类的片子,而不是选择去玉林“近身格斗”,说不定效果都会更好一些。对爱狗派如此,对吃狗派也如此。现在有些吃狗派为了显示自己主张的正确,而刻意去抹黑爱狗者的形象,拿一些极端案例大做文章,乃至侮辱谩骂,迟早也会引起反感。

  狗肉之争或许还将持续很久,真心希望争论者用文明说服彼此,以克制争取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

  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立场。)

文章关键词: 狗肉节 玉林 狗肉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推荐阅读

热文排行